跳到主要內容
國文歷屆統測試題 / 100統測國文試題

○○年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國文科試題

一、選擇題

()綜合測驗

(   )1.下列各組「 」內的字,何者讀音相同?

(A)「觥」籌交錯/曲「肱」而枕之

(B)一碗紅「麴」酒/「掬」全國之至誠

(C)寄「蜉」蝣於天地/民有飢色,野有餓「莩」

(D)倦於事,「憒」於憂/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

(   )2.下列文句,何者沒有錯別字?

(A)凡為實利或成見所束搏,不能把日常生活咀嚼玩味的,都是與藝術無緣的人們

(B)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闢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C)柳是愈來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會神經緊張得屏息凝視──我怕我有一天會忘記柳

(D)在這樸實可愛的傳說裡,說故事的人巧妙地運用摧眠的魔術迷住推理,而把全體的關鍵輕輕帶過

(   )3.「有下象棋者,久而無聲響,排闥視之,闃不見人」,句中「闃」的意義,與下列何句「 」內的詞義最接近?

(A)「靜」夜四無鄰       (B)蒼「茫」雲海間

(C)月「黑」雁飛高       (D)低頭向「暗」壁

(   )4.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詞,何者意義相同?

(A)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

(B)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

(C)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D)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肴非遠方珍異

(   )5.閱讀下文,推斷可用來概括這些人士行事作風的成語□□□□,最適合的是:

環顧今日社會上居高位重之士、譽高無毀之人,盡多□□□□,了無擔當。處事講究周延、協調,工於揣摩,細於察觀,能夠先把事情緩下來、壓下來最好。

(A)八面玲瓏   (B)狐假虎威   (C)越俎代庖   (D)吹毛求疵

(   )6.閱讀下文,推斷□□□□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為何?

隨著蘋果電腦即將推出最新機種,相關訊息也從各方□□□□。上市頭一天,各大賣場□□□□,人潮不斷,消費者為了搶得優惠,□□□□

(A)如火如荼/趨之若鶩/熙熙攘攘 (B)如火如荼/熙熙攘攘/趨之若鶩

(C)紛至沓來/趨之若鶩/熙熙攘攘 (D)紛至沓來/熙熙攘攘/趨之若鶩

(   )7.下文畫底線處,何者是明顯的贅詞?

我沒想到有(A)那麼多困難,我(B)始終從不知道成家有那麼多瑣碎的事。但至終我們(C)總算找到一棟小小的屋子了。有著(D)窄窄的前庭,以及矮矮的榕樹。

(A)A      (B)B      (C)C      (D)D

(   )8.下列文句,何者沒有語意矛盾的情形?

(A)他凡事要求完美,沒有一件事是馬虎不得的

(B)一個以無恥為恥辱的人,應該不會做出無恥的事情

(C)平時就該養成珍惜水資源的習慣,切莫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D)這項措施突破原來所沒有的限制,讓外校同學也可以報名參加

(   )9.閱讀下文,推斷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其要旨?

干雲蔽日之木,起於蔥青。禁微則易,救末者難,人莫不忽於微細,以致其大。                  (《後漢書丁鴻列傳》)

(A)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B)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C)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D)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

(   )10.閱讀下文,推斷晏子車夫之妻表明求去的原因為何?

晏子出,其御之妻闚其夫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僕御,然子之意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           (節錄自《史記管晏列傳》)

(A)晏子聲名顯赫        (B)晏子深謀遠慮

(C)丈夫官卑祿薄        (D)丈夫器小易滿

(   )11.閱讀下文,推斷「太守之樂」所以與他人不同,其原因為何?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歐陽脩〈醉翁亭記〉)

(A)太守以眾人和樂為樂      (B)太守以知人善任為樂

(C)太守能感應禽鳥之樂      (D)太守能領悟歸隱之樂

(   )12.閱讀下文,推斷下列選項何者最符合那時「我」的心境?

「我帶妳去看海!」那是初夏,陽光溫和,夏天之大,大得只能容納兩個人,並且允許他們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我告別《史記》,那時伯夷叔齊正當餓死首陽,但是,我不想去拯救。而且,毓老師的《四書》應該會講到〈梁惠王篇第一〉:「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這問題問得多蠢啊!                   (簡媜〈水經〉)

(A)感慨青春消逝         (B)畏懼古籍課程

(C)羨慕他人蹺課         (D)勇於投入愛情

(   )13.閱讀下詩,推斷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用那樣蠻不講理的姿態/翹向南部明媚的青空一口又一口,肆無忌憚/對著原是純潔的風景/像一個流氓對著女童/噴吐你肚子不堪的髒話/你破壞朝霞和晚雲的名譽/把太陽擋在毛玻璃的外邊

                (余光中〈控訴一枝煙囪〉)

(A)以「蠻不講理的流氓」比喻煙囪

(B)以「不堪的髒話」比喻城市的噪音

(C)以「毛玻璃」比喻天空灰濛濛的一片

(D)以「破壞朝霞和晚雲的名譽」比喻污染環境

(   )14.閱讀下文,推斷其中錯散文句的排列順序,何者最恰當?

在歌曲進行之中,

甲、行迅速的吸息,

乙、倘沒有休止符,

丙、這方法最要迅速敏捷,

丁、不可因吸息而延長拍子,

戊、宜在樂句交替地方的音符中借用歷時的幾分,

又不可因急速的吸息而在唇間發出吵音。    (豐子愷〈唱歌法〉)

(A)乙丁戊丙甲  (B)乙戊甲丙丁  (C)戊甲丁丙乙  (D)戊丁甲乙丙

(   )15.下列何者屬於「詢問原因」的問句?

(A)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B)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

(C)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   )16.下列文句,何者沒有使用「假如……那就……」的表意方式?

(A)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B)然及今為之,尚非甚難,若再經十年、二十年而後修之,則真有難為者

(C)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彊大之名也

(D)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親友,常數月營聚,然後敢發書;茍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

(   )17.下列五則廣告金句──「天生超人氣,不該遭人棄」、「不在辦公室,也能辦公事」、「管他什麼垢,一瓶就夠」、「一把抵兩把,何需瑪麗亞」、「好身體,沒人敢惹你」,它們共同的語言修飾特色為何?

(A)使用對偶   (B)正話反說   (C)刻意押韻   (D)層層遞進

(   )18.下列何者是孟子所說的「四端」?

(A)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B)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C)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

(D)聖之清者、聖之任者、聖之和者、聖之時者

(   )19.閱讀下詩,推斷其所吟詠的歷史人物為何?

鳥盡良弓勢必藏,千秋青史費評章。區區一飯猶圖報,爭肯為臣負漢王。

(A)項羽     (B)韓信     (C)曹操     (D)諸葛亮

(   )20.歐陽脩所撰的《新五代史》,內容分為「本紀」、「十國世家」、「十國世家年譜」、「列傳」等,據此可知,該書屬於何種史書?

(A)政書    (B)編年體    (C)紀傳體    (D)紀事本末體

 

()篇章閱讀測驗

閱讀下文,回答第21─23

  像河流一樣在海洋中流動的潮流體系,因為行經近海,以致常被認為對潮間帶動物的影響很小,但事實上,它們影響深遠。因為它們把熱帶溫暖的水朝北輸送,把極地寒冷的水傳到赤道,這些水分在數千、數萬哩的旅程中,仍保持著原先的溫度,可說是平衡高低緯度海岸溫差、調節地球氣候的重要因素。

  海洋中許多動物都有其適合存活的水溫,突然的溫度變化就會使牠們致命;居住在海岸邊,於海水退潮時會暴露在空氣中的動物,則必須要強健一些。但就算是這些生物,也都有牠們能夠適應的冷熱溫度,一旦超過這個範圍,牠們就很少涉足。

  大部分的熱帶動物對溫度的變化比極地動物敏感,這是因為牠們所居住的水域,終年也不過改變幾度。有些熱帶的海膽、笠貝和陽燧足,當水溫升到攝氏37度時就會死亡。但極地的霞水母卻非常強健,傘體的一半遭到冰封仍可繼續活動,甚至在結凍數小時後仍然能夠復生。

  大部分的海濱動物都能容忍溫帶海岸的季節變遷,有些則必須逃避冬季的酷寒,例如鬼蟹在沙裡挖掘非常深的洞穴,藏在洞裡冬眠。又一些海濱動物則像植物世界中一年生草本一樣,例如白水母,在夏日是海濱水域的常客,但當最後一抹秋風止息時卻都已

死去,而依附於潮下岩石的下一代,也同時孳生。 (改寫自Rachel Carson《海之濱》)

 

(   )21.依據上文,作者認為潮流對潮間帶動物影響深遠,係著眼於潮流:

(A)能使潮間帶動物變得強健    (B)能帶著潮間帶動物南北遷徙

(C)能維持赤道和極地原本的溫度  (D)能調節海洋整體生存環境的溫度

(   )22.依據上文,作者認為:「退潮時會暴露在空氣中的潮間帶動物必須強健一點」,主要是因為牠們會面臨何種挑戰?

(A)暫時無法藉著潮流在海洋中移動 (B)在空氣中與在海水中溫度大不同

(C)與空氣接觸時必須改變呼吸習性 (D)人類容易在海水退潮時接近捕捉

(   )23.依據上文,下列關於海濱動物的敘述,何者正確?

(A)溫帶海濱動物的壽命,都不超過一年

(B)熱帶海濱動物不怕溫度升高,只怕溫度降低

(C)熱帶海濱動物的體質,都比極地海濱動物強健

(D)溫帶海濱動物適應低溫的能力,比熱帶海濱動物強

 

閱讀下文,回答第24─26

  唐代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是出名的作品,但是我不喜歡。「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說小人讒言的蔽障忠貞,義理甚明,但是,獄中的駱賓王,寄託了太多個人的憤怨不平,蟬倒是無辜的了。比較起來,晚唐的李商隱還是真能聽見蟬聲的人:「五更疎欲斷,一樹碧無情」;那夏日高厲的蟬嘶,無止無休,持續的高音,最後變成一種聽覺上的空白,天荒地老,悽楚惻厲到了極至,而天地依然,只是無動於衷的初始的天地啊!

  曹植的〈蟬賦〉,洋洋灑灑,通篇詠蟬:「在盛陽之仲夏兮,始遊豫乎芳林;實淡泊而寡慾兮,獨怡樂而長吟;聲嗷嗷而彌厲兮,似貞士之介心;內含和而弗食兮,與眾物而無求。」……多年來,蟬在中國,被孤傲情重的詩人牽連附會,變成了林中懷抱非凡的孤獨者,每到夏日,便以悽楚激烈的高音,重複著牠不可解的寂寞與堅持,千古不絕。

  蟬蛹蛻解的殼,每到夏初,大度山遍地皆是,和蟬形不十分相似,傴僂彎曲,有點醜怪。學生們對這殼十分感興趣,撿來做精密素描的對象,並且在畫完的蛹殼邊寫下這樣的句子:「蟬蛹在土中數年,一旦解蛻,成蟬之後,長鳴數日即死。」似乎,這蟬的故事使他們驚詫、感傷,在他們年少青春的生命中已感覺著那微小身體中隱含著不可解的生命的莊重與辛苦吧。                  (節錄自蔣勳〈蟬〉)

 

(   )24.依據上文,作者不喜歡駱賓王〈在獄詠蟬〉的原因為何?

(A)駱賓王僅以蟬自況,個人情緒掩過蟬鳴

(B)駱賓王以小人喻蟬,使蟬一直不被認同

(C)駱賓王對蟬無動於衷,不如李商隱懂蟬

(D)駱賓王在詩中直抒怨憤,完全沒提到蟬

(   )25.依據上文,下列何者不是曹植對蟬之性格的想像?

(A)淡薄寡慾   (B)怡然自得   (C)耿介守正   (D)宵衣旰食

(   )26.上文末段,學生因為素描蟬蛹蛻解的殼而驚詫、感傷,實為文學形成過程中的一種心理經驗。下列敘述,何者最能概括此一經驗?

(A)觸物起情   (B)苦思竭慮  (C)積學博覽   (D)摹形寫貌

 

閱讀下文,回答第27─29

  在沒有椅子那樣的高型坐具、室內生活以地面為中心的「跪坐時代」,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後跟上的「跪坐」是正統坐姿,在正式場合採用其他坐姿,就會被認為失禮。而為了表示敬意或歉意,跪坐的人伸腰、臀部離開後腳跟,就形成「跪」;若伏背前俯,則形成「拜」;這兩種禮儀都從跪坐自然發展,就像現代人坐在椅子上欠身致意一樣,是以坐姿為基礎的禮儀。

  跪時若挺直腰桿,大腿與地面呈90度直角,則形成「跽」;「跽,長跪也」。當樊噲闖入鴻門宴,項羽是這樣的:「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原本跪坐的項羽採用長跪,一則表達主人的敬意;但萬一樊噲是恐怖分子,長跪也為站立起身預做準備。

  椅子隨佛教僧侶傳入中國後,直到唐代中期才流行起來。在椅   西漢跪坐俑

子上垂足而坐,背部有所倚靠,這種舒適感使跪坐相形見絀,漸漸

在勇於接受外來文化、富裕足以享樂的唐朝掀起坐姿革命。敦煌445窟壁畫《樂舞圖》繪於唐朝中期,圖中凡坐在高型坐具上的人都是垂足坐;繪於南唐李後主時的《韓熙載夜宴圖》,畫中已經沒有人跪坐了。

  椅子在北宋時取得正統坐具的地位。人們雖然放棄跪坐,但因跪坐而形成的禮儀卻

被保留。在跪坐時代,雖然位卑者向位尊者行跪禮,但位尊者是跪坐,也是兩膝著地,

雙方可說近似平等。然而當人們坐在椅子上,兩膝著地變成一種非常規的姿態,便使

位卑者向位尊者行跪禮產生巨大的不平等。臣民日復一日君主行著卑賤的禮儀,自尊心不斷被摧毀,也越發奴顏卑膝起來。     (改寫自澹臺卓爾《椅子改變中國》)

 

 

(   )27.下列敘述,何者符合上文所提出的觀點?

(A)椅子改變了古代中國的傳統坐姿,從而加深了君權至上的觀念

(B)跪禮形成於「跪坐時代」,足見君主專制思想在中國源遠流長

(C)「跪坐時代」的君臣關係是平等的,因而產生可貴的民本思想

(D)隨椅子傳入中國的佛教禮儀,改變了因跪坐而形成的傳統儀節

(   )28. 上文述及《樂舞圖》和《韓熙載夜宴圖》,目的是為了說明:

(A)椅子出現於古代中國,首見於唐代

(B)唐代椅子尚未普及,跪坐仍是主流坐姿

(C)唐代中期以後,垂足坐在椅子上成為主流坐姿

(D)唐代平時多採跪坐,宴會則喜歡垂足坐在椅子上

(   )29.依據上文所敘述的坐姿演變,下列文句的「坐」,按句中人物所處時代推斷,坐姿屬於「跪坐」的是:

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乙、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嚮「坐」

丙、劉老老入了「坐」,拿起箸來,沉甸甸的不伏手

丁、魯肅領了周瑜言語,逕來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對「坐」

戊、三個來到酒店裡,宋江上首「坐」了;武松倚了哨棒,下席坐了

(A)甲乙丙    (B)甲乙丁    (C)乙丁戊    (D)丙丁戊

 

閱讀下文,回答第30─32

  陳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縣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為盜者。述古乃紿之曰:「某廟有一鐘,能辨盜,至靈。」使人迎置後閣,祠之,引群囚立鐘前,自陳:「不為盜者摸之則無聲,為盜者摸之則有聲。」述古自率同職,禱鐘甚肅。祭訖,以帷圍之,乃陰使人以墨塗鐘。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驗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無墨,訊之,遂承為盜。蓋恐鐘有聲,不敢摸也。          (沈括《夢溪筆談》)

的:確實。

 

(   )30.依據上文,陳述古祭鐘後「以帷圍之」的目的為何?

(A)使鐘不發出聲響       (B)使鐘更能發揮靈力

(C)不讓嫌犯看到鐘已塗墨    (D)不讓嫌犯發現陳述古躲藏其中

(   )31.陳述古能偵破竊案,係因掌握竊賊的何種心理?

(A)心猿意馬   (B)膽怯心虛   (C)財迷心竅   (D)師心自用

(   )32.「使人迎置後閣,祠之,引群囚立鐘前,自陳……」,各句皆省略主語「陳述古」,避免寫為「陳述古使人迎置後閣,陳述古祠之,陳述古引群囚立鐘前,陳述古自陳……」,以求簡潔。下列文句,何者也有「省略主語」的情形?

(A)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B)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C)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

(D)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

 

閱讀下文,回答第33─35

  孔子謂子路曰:「汝何好?」子路曰:「好長劍。」孔子曰:「非此之問也,請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學,豈可及哉!」子路曰:「學亦有益乎?」孔子曰:「夫人君無諫臣,則失政;士無教交,則失德。狂馬不釋其策,操弓不反於檠;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聖。受學重問,孰不順成?毀仁惡士,且近於刑!君子不可以不學!」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斬而射之,通於犀革,又何學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砥礪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           (劉向《說苑》)

檠:輔正弓弩的器具。

 

(   )33.下列敘述,何者符合上文中孔子的觀點?

(A)學射箭比學擊劍有益心性    (B)天份加上學習磨練,更能成材

(C)學馭馬、操弓無益於修身    (D)人性好鬥,需受學以提升品格

(   )34.上文與孔子對答者,為何是子路而非其他弟子?如果此故事為後人所編,可推知子路被設定為故事角色,應緣於他的何種性格?

(A)好勇力,性剛直        (B)不遷怒,不貳過

(C)有辯才,善經商        (D)入則孝,出則弟

(   )35.上文孔子藉「括而羽之,鏃而砥礪之,其入不益深乎」所說明的道理,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B)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C)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閱讀下文,回答第36─38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櫟壤,下者生黃土。凡藝而不實,植而罕茂。法如種瓜,三歲可採。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牙者次;葉卷上,葉舒次。陰山坡谷者,不堪採掇,性凝滯,結瘕疾。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採不時,造不精,雜以卉莽,飲之成疾。茶為累也,亦猶人參。上者生上黨,中者生百濟、新羅,下者生高麗。有生澤州、易州、幽州、檀州者,為藥無效,況非此者。設服薺苨,使六疾不瘳。知人參為累,則茶累盡矣。

(陸羽《茶經》)

薺苨:又名杏葉菜,根可供藥用。

 

(   )36.下列敘述,何者符合上文作者的觀點?

(A)精行儉德之人尤其適合喝茶

(B)熱渴凝悶、腦疼目澀之人不宜喝茶

(C)茶併其他花草合飲,甘美且具多重療效

(D)為去除寒性而加工精巧的茶,喝了容易傷身

(   )37.依據上文,下列關於茶葉優劣的敘述,何者正確?

(A)葉片平展者優於葉片捲曲者  (B)生在黃土者優於生在爛石者

(C)野生山崖者優於人工栽培者  (D)產自上黨者優於產自高麗者

(   )38.上文後半提及「人蔘」,目的是為了說明:

(A)茶的療效與人蔘療效相似    (B)選茶不當猶如選人蔘不當

(C)茶的產區與人蔘的產區相同   (D)茶的副作用小於人蔘的副作用

 

二、寫作測驗

  善意,發自內心,但在給予他人之前,你有什麼考慮──是喜歡公開給人幫助?還是只想默默付出?是直覺應該時時的、毫不吝嗇的給?還是認為應該視狀況、看時機來給?又或者,你曾握著善意,卻遲遲沒給出去──可能擔心,給了,和別人的一比顯得卑微;可能操心,給了,未必是對方真正的需求;也可能憂心,給了,反而造成對方的尷尬、或誤會……

  請以「善意,在手中」為題,寫一篇完整的文章,述說你的相關經驗、感想或看法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