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明湖居聽書
劉鶚
題解
補充解釋
歷山山下古帝遺蹤 歷山,又名舜耕山、千佛山。在山東濟南市東南。山上有舜祠,山下有大穴,謂之舜井。古帝遺蹤,指歷山山麓大舜耕田的地方。
老殘 劉鶚因收藏骨董,齋名抱殘守缺,所以小說中以老殘為別號。
大明湖 在濟南市區西北角。濟南地勢低,四周環山,地下積水湧出而成七十二泉,湖即泉水所匯成。周圍十餘里,面積達
說書 唐、宋以來一種以唱為主,以說為輔的民間表演藝術,說書人以歌唱、說白來表演故事。
參考資料
一、老殘遊記創作始末
(一)為濟助朋友而寫作
劉鶚寫這部小說的直接動機,是為了救一位落難的朋友—連夢青之急。連氏那時正被清廷追捕,由北京逃到上海,百無聊賴中,僅能寫稿療飢。劉鶚意欲相助,又顧慮他生性耿介,怕他不願接受金錢的濟助,於是便建議送他一部小說稿,由連氏負責出售給出版商。連氏感念劉鶚的深情美意,不得不接受下來。老殘遊記便在這種情況下,一回回的陸續產生了。
(二)初編二十回
這部小說,先是賣給商務印書館,在繡像小說半月刊中定期連載,但大約只登載到第十回,便因商務未經作者同意,擅自刪削竄改其中的文字,連氏一怒之下,中止出售稿件,劉鶚也因而中輟了老殘遊記的撰述。這是光緒二十九年的事。次年,劉鶚北上天津,他的好友方藥雨當時正主辦天津日日新聞,力勸劉鶚繼續完成這部小說,並願意在天津日日新聞闢欄從頭開始刊登。劉鶚在好友的鼓勵下,重新拾筆,以鴻都百鍊生的筆名又續了十回,加上原有的十回,便是老殘遊記初編的二十回了。表面上雖然是完整的一部小說,但因為其中前後兩部分各寫於不同的時間與地點,所以在文章的結構與內容的安排方面,難免有些不統一的感覺,當然這點微疵並不會損及老殘遊記的價值。
(三)二編九回
其後大約一年光景,也就是光緒三十一年,劉鶚在經營精製海鹽的事業失敗以後,又回到了案前繼續老殘遊記的撰寫工作,仍定期發表於天津日日新聞,前後一共登載了九回,這便是老殘遊記二編。
(四)殘稿
另外,劉鶚尚有一些毛筆撰寫的手稿,未經刊登,共十五張,原先一直擱置在劉鶚天津的寓所中,無人知曉,直到民國十八年底,在一次大掃除時,才被他的哲嗣發現,這已是劉鶚被禍去世二十年之後的事了。根據推斷,劉鶚寫作這些稿件的時間,最遲不會晚於光緒三十三年,亦即在劉鶚二編完稿之後不久,到被發放新疆以前的三年之間。因此便將這分殘稿合為一卷,安置在老殘遊記二編之後,名為老殘遊記外編。
按:老殘遊記目前有日、英、法、德、俄、捷克、匈牙利七種文字、十八種版本在國外發行;若再加上中文版本,則到目前為止,至少有八種文字的一百三十餘種版本在世界流傳。
二、老殘遊記的藝術成就
劉鶚在老殘遊記自序中說:
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種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鴻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很明顯的,這是作者發抒自己對社會、國家、人生觀感的一部小說。他對當時政治的黑暗,表示了深切的不滿;對於國勢的危急,表現了無限的焦慮;對於受凌虐的善良百姓,寄予無限的同情。他極熱忱的想要為苦難的中國與百姓做點事情,但是救國有心,實行無力,甚至還被冠上漢奸的罪名。他痛心之餘,只有借這部小說來寄託滿懷的感情與見解,發抒胸中鬱積的塊壘。
這部小說值得推崇的地方甚多,至少應從兩方面論述,一是政治見解,一是文學技巧。
(一)高明的政治見解
1.揭露清官真面目
劉鶚在本書中表現了高明的政治見解。首先,他是第一個揭露所謂清官的醜惡面目的人。歷來描寫政治的小說,如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書,都止於揭露贓官之可惡,而老殘遊記卻更深入一層的指認清官比贓官還要可惡—當然這裡所謂的清官不是指真正為政清明的官吏,而是別有所指。他在第十六回末的評說:
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我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作者苦心,願天下清官勿以不要錢便可任性妄為也。歷來小說皆揭贓官之惡,有揭清官之惡者,自老殘遊記始。
這類清官以為做官只須「不要錢」,就可以理直氣壯的任憑一己之好惡,裁奪天下之是非;就可以毫無愧色的用殘忍毒辣的刑法,來對付善良無辜的百姓。例如第四回的曹州知府玉賢,憑著在于家院子裡搜出一個可疑的包袱,便認定于家父子是強盜,而不由分說的將他們父子三人處死在站籠裡;又如第十五回的齊河縣令剛弼,輕易的相信假證據,硬是給無辜的魏家父女上夾棍、上拶(ㄗㄢˇ)子,逼迫他們招認是毒害了十三條人命的兇手。
劉鶚所以要揭發假清官的真面目,不只是同情被欺壓的善良百姓,更重要的是這類清官與國家命運尚有重大的關連。他在第六回中說這類清官「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則一府傷,撫一省則一省殘,宰天下則天下死」。劉鶚在本書中描寫的兩個清官,玉賢和剛弼,即影射當時的權臣毓賢和剛毅二人,書中的描述僅及二人早期的所作所為,而正因為有早期的愚昧酷虐,才導致後來的禍國殃民。
2.關懷國運
作者還能從大處著眼,關懷到整個中國的現在與未來,例如在第一回中他將中國的現況比成一艘行駛在洪波巨浪中的破舊帆船,而建議要送給駕駛者紀限儀和羅盤,以穩住方向,安達彼岸。作者已明顯指出中國欲求自保,首要之道在發展科技。又如第十一回中,作者對當時國內所發生的「北拳」與「南革」等問題,也加以討論,並提出了他的看法,同時對中國的前途,很樂觀的預言最後終必自立,「然後由歐洲新文明,進而復我三皇五帝舊文明,駸駸進於大同之世矣」。雖然他的看法不見得完全正確,預言部分也近乎神祕與迷信,但是至少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是以溫厚的態度、遠大的眼光來關心國是的。
(二)傑出的文學成就
1.創新的語言
劉鶚是一個承襲了中國傳統文化,又兼受西洋科學薰陶的人物,由於同時具備了二者之長,使他在文學方面有了卓越的成就。最顯著的特色,是他在文字語言的運用方面,能力求創新,避用前人的浮濫套語。胡適之曾盛讚劉鶚描寫風景人物的能力。他說:
老殘遊記最擅長的是描寫的技術,無論寫人寫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語爛調,總想鎔鑄新詞,作實地的描畫。在這一點上,這部書可算是前無古人了。
出現在劉鶚筆下的山水風景,都是生動可愛、各具特色的,且看第十二回裡黃河結冰的一段描述:
老殘洗完了臉,把行李鋪好,把房門鎖上,也出來步到河隄上看,見那黃河從西南上下來,到此卻正是個灣子,過此便向正東去了,河面不甚寬,兩岸相距不到二里。若以此刻河水而論,也不過百把丈寬的光景。只是面前的冰插的重重疊疊的,高出水面有七八寸厚。再望上游走了一二百步,只見那上流的冰還一塊一塊的慢慢價來,到此地被前頭的攔住,走不動,就站住了。那後來的冰趕上他,只擠得嗤嗤價響。後冰被這溜水逼的緊了,就竄到前冰上頭去;前冰被壓就漸漸低下去了。看那河身不過百十丈寬。當中大溜,約莫不過二三十丈,兩邊俱是平水。這平水之上早已有冰結滿。冰面卻是平的,被吹來的塵土蓋住,卻像沙灘一般。中間的一道大溜卻仍然奔騰澎湃,有聲有勢,將那走不過去的冰擠得兩邊亂竄。那兩邊平水上的冰被當中亂冰擠破了,往岸上跑,那冰能擠到岸上有五六尺遠;許多碎冰被擠的站起來,像個小插屏似的。看了有點把鐘功夫,這一截子的冰,又擠死不動了。
樸素簡潔的文字,沒有一句陳俗套語,完全是實地的描繪,黃河結冰的情形便已非常鮮活的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了。又如寫大明湖的風景、桃花山的月夜、泰山的日出等等,無論落墨多少,都不失為清新自然、不落俗套的可愛小品。
在描寫人物方面,作者也能運用簡潔的語言,把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如第二回描寫說鼓書的王小玉,將王小玉的顧盼生姿和音律並擅,刻劃得精微委婉,活靈活現。又如第十七回描寫妓女翠環的一段:
卻說翠環聽了這話,不住的迷迷價笑,忽然又將柳眉雙鎖,默默無言。你道甚麼緣故?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撫臺便這樣的信從,若替他辦那事,自不費吹灰之力,一定妥當的,所以就迷迷價笑。又想他們的權力,雖然夠用,只不知昨晚所說的話,究竟是真是假;倘若隨便說說就罷了的呢,這個機會錯過,便終身無出頭之望,所以雙眉又鎖起來了。又想到他媽今年年底一定要轉賣他,那蒯二禿子凶惡異常,早遲是個死,不覺臉上就泛了死灰的氣色。又想到自己好好一個良家女子,怎麼流落得這等下賤形狀,倒不如死了的乾淨,眉宇間又泛出一種英毅的氣色來。又想到自己死了,原無不可,只是一個六歲的小兄弟有誰撫養,豈不也是餓死嗎?他若餓死,不但父母無人祭供,並祖上的香煙,從此便絕。這麼想去,是自己又死不得了。想來想去,活又活不成,死又死不得,不知不覺那淚珠子便撲簌簌的滾將下來,趕緊用手絹子去擦。
翠環的心情,先是欣喜,轉而擔心,而畏懼,而絕斷,而猶豫,而悲哀,這一層層的心理變化,配合著表情,作者作了極細膩深刻的描述。另外在二編三四兩回中,寫逸雲從愛情的沉陷中如何超脫提昇的一段,作者對其心理分析尤為精到。總之,讀了這些文字,會令人驚覺劉鶚不僅是個傑出的文學家,也該是一個優秀的心理學家了。
凡此種種,不管風景人物的本身是如何微不足道,一經作者生花妙筆的點染,立即便生機洋溢、意氣鮮活了起來。這是老殘遊記所以引人入勝處,也是它所以流傳不朽處。
2.善用譬喻
劉鶚不但擅長駕馭語言文字,同時在文學表現的技巧上,也有很好的成績。往往一項極不容易形容的主題,一經他運用適當的譬喻,立即令讀者產生鮮明清晰的印象。本書中最成功的就是作者對音樂的描摹,如第二回寫王小玉說書的一段。抑揚高下、千變萬化的說書音韻,實在不是一般文字所能表達出來的,作者竟別出心裁,連續用了七八種不同的譬喻,使讀者從這些逼人的實象裡感到音樂的妙處。又如第十回寫璵姑與黃龍子等人合奏一曲枯桑引:
扈姑遂從襟底取出一枝角來,……聽那角聲,吹得嗚咽頓挫,其聲悲壯。
當時璵姑已將箜篌取在膝上,將絃調好,聽那角聲的節奏。勝姑將小鈴取出,左手撳了四個,右手撳了三個,亦凝神看著扈姑。只見扈姑角聲一闋將終,勝姑便將兩手七鈴同時取起,滴滴價亂搖。
鈴起之時,璵姑已將箜篌舉起,蒼蒼涼涼,緊鉤漫摘,連批帶拂。鈴聲已止,箜篌丁東斷續,與角聲相和,如狂風吹沙,屋瓦欲震。那七個鈴便不一齊都響,亦復參差錯落,應機赴節。
這時黃龍子隱几仰天,撮脣齊口,發嘯相和。爾時,喉聲、角聲、絃聲、鈴聲,俱分辨不出。耳中但聽得風聲、水聲、人馬蹙踏聲、旌旗熠燿聲、干戈擊軋聲、金鼓薄伐聲。
約有半小時,黃龍子舉起磬擊子來,在磬上鏗鏗鏘鏘的亂擊,協律諧聲,乘虛蹈隙。其時箜篌漸稀,角聲漸低,惟餘清磬,錚鏦未已。少息,勝姑起立,兩手筆直,亂鈴再搖,眾樂皆息。
文字刻劃靈妙,使人心醉。王小玉說書已是精彩絕倫,而本節的描述,響逸調遠,天趣盎然,又別具一種風貌。
以具體的事物來描繪音樂,這種技巧在韓愈的聽潁師彈琴,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已出現過,但是他們都是表現在詩中,用白話口語表現在小說之中,劉鶚則是第一人。
3.善用「因象悟意」的手法
在老殘遊記中,作者除了善用譬喻,也善用「因象悟意」的手法。作者只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客觀的陳述出來,既不加以分析,也不加以解釋,而是將思考與結論留給讀者,而讀者也往往可以由一斑而想見全貌。這種手法看似稀鬆平淡,無以動人,其實正是作者認真著力處;也是最能感染讀者之處,因為作者始終是讓所呈現的事實自己來講話。比如在第二回中,寫老殘遊畢大明湖,回到人煙稠密的鵲華橋畔:
老殘……到了鵲華橋才覺得人煙稠密,也有挑擔子的,也有推小車的,也有坐二人抬小藍呢轎子的。轎子後面一個跟班的戴個紅纓帽子,膀子底下夾個護書,拚命價飛奔,一面用手巾擦汗,一面低著頭跑。街上五六歲的孩子不知避人,被那轎夫無意踢倒一個,他便哇哇的哭起。他的母親,趕忙跑來問:「誰碰倒你的?誰碰倒你的?」那個孩子只是哇哇的哭,並不說話,問了半天,纔帶哭說了一句道:「抬轎子的!」他母親抬頭看時,轎子早已跑的有二里多遠了。那婦人牽了孩子,嘴裡不住咭咭咕咕的罵著,就回去了。
整段文字只是淡淡的描述老殘所見的一段街景,與前後情節俱無關聯,表面上是閒閒的筆墨,可有可無,實際上卻是作者刻意的安排,因為就在這些有意無意的閒筆中,當時「官不恤民」的現象已經不言自喻了。
另外在第十五回裡寫老殘旁觀縣官審理長工失火案件的一段:
只見地保同著差人,一條鐵索,鎖了一個人來,跪在地下,像雞子簽米似的連連磕頭,嘴裡只叫:「大老爺天恩!大老爺天恩!」那地保跪一條腿在地下,稟道:「火就是這個老頭兒屋裡起的。請大老爺示,還是帶回衙門去審?還是在這裡審?」縣官便問道:「你姓甚麼?叫甚麼?那裡人?怎麼樣起的火?」只見那地下的人又連連磕頭,說道:「小的姓張,叫張仁,是本城裡人,在這隔壁店裡做長工。因為昨兒從天明起來,忙到晚上二更多天,纔稍微空閒一點,回到屋裡睡覺,誰知小衫褲汗溼透了,剛睡下來,冷得異樣,越冷越打戰,就睡不著了。小的看屋裡放著好些粟稭,就抽了幾根,燒著烘一烘。又想起窗戶臺上有上房客人吃下的酒,賞小的吃的,就拿在火上煨熱了,喝了幾鍾。誰知道一天乏透的人,得了點暖氣,又有兩杯酒下了肚,糊裡糊塗,坐在那裡,就睡著了。剛睡著,一霎兒的工夫,就覺得鼻子裡煙嗆的難受,慌忙睜開眼來,身上棉襖已經燒著了一大塊,那粟稭打的壁子已通著了,趕忙出來找水來潑,那火已自出了屋頂,小的也沒有法子了。所招是實,求大老爺天恩!」縣官罵了一聲「渾蛋」,說:「帶到衙門裡辦去罷!」
由一個老長工的遭遇,可使讀者聯想到千萬百姓為生計所迫的艱難情狀。作者沒有一字標榜憂國憂民,而悲天憫人的情懷已從言外傳出。
老殘遊記在政治見解方面,除了率先揭露所謂「清官」的真面目之外,還關心到整個中國的現在與未來,因此它超越了一般諷刺小說、譴責小說,而被譽為中國第一部政治小說。在文學表現方面,則突破了舊小說的傳統表現方式,一掃陳語濫調,而用清新的散文筆法,描寫風景人物,獲得了優美的成績,創下近代小說的一種新風格。
—節錄自田素蘭老殘遊記引言,三民書局
作者
補充解釋
字鐵雲 劉鶚本字雲摶,因主張建築鐵路,開採鐵礦、煤礦,以開發國家富源,故改字鐵雲。
鴻都百鍊生 劉鶚在外編手寫殘稿中曾自云:「這個鴻都,卻不是『南昌故郡,洪都新府』的那個洪都,是『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的那個鴻都。……」
以賤價向占領太倉的俄軍購買倉中儲粟 劉大紳關於老殘遊記:「未幾拳禍即起,聯軍入京;京人士乏食,先君知外軍挾憤而來,必多糜爛。因使署多己之舊好,欲調護無辜,乃盡斥鬻所有,購米北上辦賑,……其後米匱,方謀續運,適俄軍欲用所踞大倉之屋,擬舉倉儲粟盡焚之。事為先君所聞,聯合同時他人所辦賑助機關,集資浼張某為介,盡購其米,都人士賴以不饑。然而不意此一事遂為先君後來獲譴主因也。」太倉,古代設於京城的大穀倉。
鐵雲藏龜 是甲骨文字流布於世最早的一部書,內有龜甲拓印一千零六十一片。後來羅振玉利用劉氏所贈的墨本四十片,編印為鐵雲藏龜之餘一卷,葉玉森編印鐵雲藏龜拾遺一卷,李旦丘編印鐵雲藏龜零拾一卷,這都是屬於鐵雲藏龜系列的甲骨文要籍。
參考資料
一、劉鶚的生平
劉鶚是晚清一個具有民胞物與的胸襟的愛國志士,他的志向是救國與養民。他並不想做個文學家,可是沒有想到不經意的老殘遊記一書,卻使他因此留名於世。
老殘遊記是一部譴責小說,雖是遊記體裁,但作者卻別有影射。從此書中,我們不但可以了解晚清時代的政風、人情世故,更可見到作者的淚影。
(一)自幼不廢讀書
劉鶚原名孟鵬,後來才更名為鶚,字鐵雲。
他生來岐嶷不凡,特別穎悟。五歲時,跟從適包氏姐讀書,便能背誦唐詩三百首。
後來他的父親成忠遠官河南,他也隨父親到河南任所。由於成忠幕中人才濟濟,都是造詣深邃之士,劉鶚日常與他們親近,因此了解了一些治國安民的道理,尤其他又曾親見捻匪之亂,更使他從小就有了國家觀念。
光緒二年,他從河南返鄉,這時已二十歲。次年,他的父親乞病解組,全家人僑寓淮安。劉鶚在侍養之餘,肆力於家傳的治河、天算、樂律、方技、詞章諸學,又縱覽百家,學既恣放,言論也就不同於人了。
成忠公死後,他因事遠赴揚州,在揚州遇上了李平山,一見心折,就拜在他的門下。平山號龍川,學術詭異,世人多以為神奇莫測,而他也自以為珍貴。
劉鶚在學術方面深受龍川的影響,使得自己所學歸於沖粹;但他那原有的豪氣並未盡除,一向喜歡批評時政的個性始終未曾改變。而他之好短長時政,實因心存匡濟,不忍見國家的衰落與政治的黑暗。他後來之橫遭疑謗,身死極邊,也正因為此濟世一念而造成。
(二)自行創業不遂
劉鶚的才能足以濟世,但他脫略不拘,不事生產。成忠公歿後,他的哥哥孟熊主持家計,對他的秉性很傷心。到了光緒九年,這時他已二十七歲了,才在淮安營售菸草。他的哥哥喜他有了職業,但一到年終折閱虧損殆盡,菸肆只好關閉。次年春天,他離家前往揚州懸壺為醫,可是門可羅雀。不久,為了應試回到淮安,但沒考完試就離場而去。
古代社會,士人讀書莫非為了仕進。劉鶚雖志在國家,但並不把利祿看在眼裡,他之所以應試,是他父親在世時對他的期望(成忠公以科第出身)。
光緒十一年,他在上海開設石昌書局,此書局是中國市廛中有石印之始。他最喜歡收藏古板書和考古學的材料,如甲骨、泥封、圖章、書畫碑帖、鐘鼎彝器、晉磚、漢瓦等。他的錢大半耗費在這一方面,但後來竟被戚屬竊去售人盜印,書局終致歇業。
(三)投效黃河河工
劉鶚向來以深曉河工自許,書局關閉後的次年,即光緒十四年,當時鄭州一帶黃河決口,他乃赴河南謁吳大澂中丞,投效河工。他工作非常賣力,不但親身指揮策勵,也穿著短衣與徒役一起工作,凡是危險而為同僚所畏懼不敢做的事,他都親自去做。河水既治,吳中丞大喜,列案獎賞,以劉鶚功居第一。其後不久,吳中丞設局繪豫、直、魯三省河圖,劉鶚就是總負責人。
鄭州的水患雖平,但山東水患又起。當時張勤果聽說劉鶚治水有名,乃函請前往山東,並以同知任黃河下游提調。這是劉鶚入官之始,時在光緒十七年,年三十五歲。
張勤果為人好客,幕中亦多文士,但沒有一個能知河事的。當時群議正主張要盡購濱河民地,以增廣河身。剛好有個大慈善家施少卿附和此說,把所收的海內賑款移來幫助官方購買民地。劉鶚來到以後,對這種縱水的治河方法,力爭不可,而主張築堤挖泥。他在山東三年,頗有成績,河工冠於諸省。他的治河七說、黃河變遷圖考,均成於此時。
後來,湖廣總督張之洞請他前往湖北,不久又回京師。他以為國之有鐵路,猶人體之有血脈,是國家致富圖強的先務,因而先後建議興築京漢鐵路、津鎮鐵路。可是當時之問政者,大都猶守故常,厭聞新知,同鄉京官聽到他的這些議論,都群起攻之,甚至除其鄉籍,不認他為丹徒人。劉鶚痛恨當道者昏瞶淺識,不足與圖謀遠大,乃憤而棄官出京。
(四)身負漢奸之名
劉鶚棄官以後,正好英人與晉撫胡聘之籌採山西煤礦,晉撫激賞他的奇才,聘為華人經理。他一來到公司,見了中、英所訂的草約,便將其中有損國權的部分削去;但英人卻直接行賄於總理衙門,總理衙門無不答應他們的要求。結果造成晉礦的開採,利在英人,病在中國,不知真情的人,都指責劉鶚賣國,從此漢奸之名大噪。
劉鶚在山西被目為漢奸而被免職,光緒庚子年春出京南下。這年的秋天,八國聯軍陷北京,兩宮西幸,京人苦於飢餓,道殣相望。劉鶚聽到這種情形,大發慈悲,挾帶巨款北上濟賑。當時太倉被俄軍所占領,他們並不食米粟,劉鶚便想盡辦法,以賤價將全部米粟購買下來,散發給饑民,活民甚眾。
聯軍撤去後,他重返上海經商。光緒三十一年,與友人在天津創設海北公司,製鍊精鹽,運銷朝鮮。次年,東遊日本。返國後,決定經營浦口地產,打算自闢商埠,不料禍端也就隨著來了。
(五)戍死極邊
劉鶚在浦口的地產是光緒二十八年時購買的。光緒三十三年,津浦路開工,浦口正好是終點,地價一時飛漲。這時,江浦有個人名叫陳瀏,以言官致仕回到江浦,一心想要強占其地,劉鶚堅拒。陳瀏懷恨在心,竟上書誣陷他為外人購地。袁世凱與時世續當時都已入軍機,他們二人素恨劉鶚,就藉浦口購地的事,祕密令人逮問。幸而有姻故丁寶銓前往謁見慶親王奕劻,願以全家人擔保,事情才得暫時平息。
次年夏天,袁世凱又以劉鶚擅自散發太倉粟及浦口地的事為罪名,密電兩江總督端忠愍緝捕。端氏與劉鶚素有過從,暗中令人囑劉鶚逃去,但因被僕人所誤,終致被逮。
袁世凱與劉鶚原來同是張勤果的幕僚。當時張公留袁於左右,不派他擔任外事,袁悒悒不得志,乃求劉鶚請於張公,張公說:「袁某才可愛,而性未定;資可造,而識未純,使獨任,必僨事,今留左右,欲其多經驗,將來可大任也。」劉鶚將此事轉告袁世凱,袁氏懷疑劉鶚沒有替他講話,從此忌恨劉鶚。
袁世凱懷著報復的心理逮捕劉鶚以後,竟將他遠戍新疆。劉鶚的家人奔走營救,不料竟於次年七月病歿於迪化。
—節錄自陳春城主編歷代名作家傳,河畔出版社
二、劉鶚年表
時 間 | 年齡 | 重要事跡 |
清文宗咸豐七年(一八五七) | 1 | |
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 | 5 | 從適包氏姐識字,未久即能背誦唐詩三百首。 |
清穆宗同治二年(一八六三) | 7 | 從同邑 |
同治七年(一八六八) | 12 | 侍父河南任所,結交一時才俊。 |
清德宗光緒三年(一八七七) | 21 | 父乞病歸,全家僑寓淮安。侍養之餘,肆力於學。 |
光緒四年(一八七八) | 22 | 結交羅振玉,兩人言論不為當時士大夫所許,被目之為「二狂」。 |
光緒六年(一八八○) | 24 | 師事李平山。 |
光緒九年(一八八三) | 27 | 營菸草於淮安南市,年終,以虧折收業。 |
光緒十年(一八八四) | 28 | 春,懸壺於揚州。 |
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 | 29 | 設石昌書局於上海,為中國市廛間有石印之始。 |
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 | 31 | 石昌書局以訟累歇業。 |
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 | 32 | 赴豫,投效河工。十二月,河治。河督吳大澂喜,列案請獎。 |
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 | 33 | 主持繪製豫、直、魯三省的河圖事。 |
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 | 35 | 河患移山東,應巡撫張勤果之邀至山東治河。任黃河下游提調,為仕宦之始。 |
光緒十九年(一八九三) | 37 | 治河三年,頗有成績,河工冠於諸省,得保知府。 |
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 | 39 | 山東巡撫福潤以奇才異能薦,保送總理衙門考驗。 |
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六) | 40 | 應湖廣總督張之洞召,赴鄂,建議興築蘆漢路。與鐵路總公司督辦盛宣懷所見不合,乃歸京。又建議築津鎮路,為同鄉京官所攻,乃作罷。 |
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 | 41 | 棄官出京,應英商聘,主辦山西煤礦。訂草約時極力維護國權,然英人逕行賄於總理衙門,大損國權,不知者竟斥其賣國;英人亦不愜,免其職務。 |
光緒二十六年(一九○○) | 44 | 秋,八國聯軍陷京師。自俄人手中購得太倉粟賑濟饑民,活民極眾。購王懿榮氏龜甲、陶印、封泥等物。 |
光緒二十八年(一九○二) | 46 | 與戚屬集貲購浦口九袱州地。辦蒸汽機織布廠於上海。 |
光緒二十九年(一九○三) | 47 | 與李少穆擬辦鍊銅廠於株州,未成。 |
光緒三十年(一九○四) | 48 | 始著老殘遊記。 |
光緒三十一年(一九○五) | 49 | 於天津創設海北公司,製鍊精鹽。 |
光緒三十二年(一九○六) | 50 | 秋,東遊日本。 |
光緒三十三年(一九○七) | 51 | 津浦路興工,浦口地價大起。江浦人陳瀏強欲得其地,不允,陳乃誣其為外人購地。袁世凱素銜鶚,藉此密令逮問。幸丁寶銓謁慶親王奕劻力保,事得暫寢。 |
光緒三十四年(一九○八) | 52 | 袁世凱罪以擅散太倉粟及浦口購地事,密電兩江總督端方緝捕,旋戍新疆。 |
宣統元年(一九○九) | 53 | 七月初八日,卒於迪化。 |
—取材自蔣逸雪老殘遊記考證之六劉鶚年略,老殘遊記,世界書局、李辰冬老殘遊記的價值
三、劉鶚的故事
(一)無意仕進
劉鶚之父乃科甲出身,故令其子孟熊及鶚習制藝。劉鶚秉性不羈,本不喜闈墨;再加上其兄孟熊參加會試時,房官本已薦列前茅,因策論中引用盧梭學說,主考官批謂「盧梭二字,不見經傳」,致會試落第,使劉鶚更無意於科舉。
—取材自劉大鈞劉鐵雲先生軼事
(二)覽群書涉新學
劉鶚自幼涉獵甚廣,喜歡研究詩、文、書、畫、史、地、兵法、佛經、道教、醫藥、術數,以及當時所謂新學者。他本就天資聰穎,家中藏書又富(經、史、子、集外,西書與日籍的譯本也不少),所以知識見解遠勝儕輩。
—取材自劉大鈞老殘遊記作者劉鐵雲先生軼事
(三)收藏骨董字畫
劉鶚藏骨董甚多,書畫碑帖、鐘鼎彝器、晉磚、漢瓦、泉布、印章、古代樂器,以及甲骨、泥封,無不搜羅。分藏於其在北平、南京、蘇州、上海、淮安等地的房舍中。以前收藏家對於甲骨、泥封未加注意,自劉鶚開始收藏後,接著又有王國維詳加研究,於古史方多所發明。
—取材自劉大鈞劉鐵雲先生軼事
(四)八達巴菰
劉鶚曾於淮安南市設菸肆,售關東菸草。此肆無字號招認,惟榜書曰「八達巴菰」,隱寓「關東菸葉」四字,淮人目之為怪。劉鶚自己不常至店,店中事務多交由其兄為他挑選的副手打理。其人練達誠篤,但年終結算虧損嚴重,其人頗為自責。劉鶚雖極力安慰,並留他過年,他竟在夜半自刎,且遺書禁妻孥索詐。劉鶚不忍其孤寡無依,除優為撫卹外並月餼其家。一直到劉鶚被禍,無力再給,始由鶚子籌款若干,一次與之,令其自為生計。
—取材自劉大紳關於老殘遊記
(五)讀書與說話
劉鶚平居有暇必讀書,雖千忙百冗中未嘗廢。每晚必作字彈琴。所起居室,書籍碑帖及鼎彝瓦甲之類,與爐香茗梚等雜然並置。故尋常人驟入此室,每瞠目咋舌。
劉鶚極會說話,很平常的事,經他一說,就天花亂墜。白妞黑妞的大鼓書,別人也有聽過的,據說,聽時並不覺得特別好,看了老殘遊記後,回頭一想,才感到它的妙處。
—取材自劉大紳關於老殘遊記、劉大鈞老殘遊記作者劉鐵雲先生軼事
(六)宋版書南華經
劉鶚不論到什麼地方,身畔總要帶幾部宋版書。他最喜歡一部宋版的南華經,是他的隨身寶。書上有他的圖章,有時也加圈點或眉批,字體端正。
這部書他讀得很熟,對他的人生觀有很大的影響。
—取材自劉大杰劉鐵雲軼事
(七)落拓不羈
劉鶚風流倜儻、落拓不羈。有時狹妓飲酒,逢場作戲。某年臘日(即
—取材自劉大鈞老殘遊記作者劉鐵雲先生軼事
(八)居鬼屋自得樂趣
劉鶚的北平寓所,在騾馬市大街板章胡同。寬大軒敞,有屋數十間,屋齡有二、三百年之久。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內曾說這房子是北平四大凶宅之一。劉鶚租用之時,已空了多年,無人敢住。據說此房白晝常常見鬼,且有人被勒死,故朋友皆勸他勿租。劉鶚並不害怕,一人獨住此宅。花園內有一樓房,名曰小有樓,相傳是鬼的大本營,劉鶚常在樓中看書寫字,其豪邁如此。
—取材自劉大鈞老殘遊記作者劉鐵雲先生軼事
(九)大漢奸、小漢奸
有一次,劉鶚進京往謁李鴻章,李鴻章與劉父有年誼,故以子侄輩接待他。才見面,李鴻章就對他說:「汝尚年少,初出辦事,乃被人罵為漢奸,將來如何能上進乎?」劉鶚答道:「小侄被罵為漢奸,事誠有之;然小侄年幼,辦事尚少,僅一小漢奸耳。老年伯勳績卓著,外間亦呼為漢奸,是乃老漢奸矣。小侄但能步老伯後塵,豈懼不能上進乎?」李鴻章為之莞爾。
—取材自劉大鈞劉鐵雲先生軼事
課文與注釋
補充解釋
1
隨便和了和絃 這裡的「隨便」並不是草率的意思,而是表示彈三絃的男子技術純熟。
⑧輪指 常見的是從食指開始,然後中指、無名指、小指,依次向外快速「彈」出,如此重複四指的動作。亦有從小指開始彈撥的。
2
⑬錚錚鏦鏦 狀聲詞。常形容金屬撞擊聲、樂器演奏聲、流水聲等。作為樂器演奏聲者,如唐劉禹錫傷秦姝行:「蜀絃錚鏦指如玉,皇帝弟子韋家曲。」、老殘遊記第十回:「其時箜篌漸稀,角聲漸低,惟餘清磬,錚鏦未已。」
或緩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轉腔換調之處,百變不窮 此四句只簡要敘述黑妞的說書技巧,目的就是要留精神以便後面白妞說書時可以作充分的鋪敘。而白妞說書的技巧,說穿了其實也只是這四句。
以為觀止 以為,認為。觀止,語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季札至魯,觀周樂,見舞舜樂韶箾(即「簫」)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ㄉㄠˋ,覆蓋)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同「唯」)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功德到達頂點了,偉大啊!像上天的無不覆蓋,像大地的無不裝載。正因盛德已達頂點,再沒有誰能超過這個了,聆聽觀看就到這裡了。如果還有其他音樂,我不敢再請求了。)意謂韶箾已盡善盡美,為他樂所不可及。
3
滿園子裡聽來都是人聲 作者故意用「談心的談心,說笑的說笑」這種類疊句,和一連串叫賣「瓜子、落花生、山裡紅、核桃仁」等乾果的聲音,目的就是要營造一個熱鬧的場面,使滿園子裡聽起來都是人聲,以對比後面「滿園子裡便鴉雀無聲」。
4
五音十二律 五音是相對音高,大致相當於現代音樂簡譜上的1(Do)、2(Re)、3(Mi)、5(Sol)、6(La)。十二律是絕對音高,從低到高,依次為黃鐘(C)、大呂(#C)、太簇(D)、夾鐘(#D)、姑洗(E)、中呂(F)、蕤賓(#F)、林鐘(G)、夷則(#G)、南呂(A)、無射(#A)、應鐘(B)。十二律中,各律都可以輪流作宮音,即宮音可在十二律中循環往復轉動。宮音對準黃鐘,則為黃鐘宮。如果轉動內圈(見下圖),將宮對準大呂,則為大呂宮。這時夾鐘就是商,中呂成為角,……。(餘類推)
(註:五音若加上變徵、變宮即為七音。其順序為宮(Do)、商(Re)、角(Mi)、變徵(Fa)、徵(Sol)、羽(La)、變宮(Si)。)
5
五臟六腑裡,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喫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臟腑而能用熨斗燙、毛孔而能吃人參果,都是誇飾,旨在形容通體舒暢。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在此泛指體內各器官。
人參果 西遊記第二十四回:「卻說這座山名喚萬壽山;山中有一座觀,名喚五庄觀;觀裡有一尊仙,道號鎮元子,混名與世同君。那觀裡出一般異寶,乃是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未開之際,產成這件靈根。蓋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賀洲五庄觀出此,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纔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似這萬年,只結得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備。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了一聞,就活了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了四萬七千年。」
東洋煙火 清朝以來稱日本為「東洋」,以其在中國東方的海上。根據古書記載,日本最早出現的煙火是西元一六一三年德川家康在駿府城參觀的煙火。當時,施放煙火的是明朝的商人和隨行的英國國王使者,施放的煙火並非是現在所使用往天空發射的種類,而是將火種引燃後放入圓筒中,煙火從圓筒中冒出。
6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語出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從前韓娥到東方的齊國,缺糧,所以經過雍門時,就賣唱求食。她離開後,餘音還環繞在屋梁上三天沒有斷絕,雍門附近的人還以為她沒有離開。)鬻歌假食,藉賣唱賺取三餐。梁欐,房屋的棟樑。欐,音ㄌㄧˋ。
三月不知肉味 語出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好幾個月來,連吃肉都不知道滋味。他說:「沒想到韶樂居然到了這麼感人的程度!」)韶,虞舜時的雅樂。
於我心有戚戚焉 語出孟子梁惠王上:「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詩經上說:『別人有什麼心事,我能揣摩出來。』說的正是夫子啊。這事我只是做了,可是回想起來,竟想不出我當時的心理;現在一經夫子說明,我的心也深有同感。)
7
遜一籌 籌,算籌。計數用的小棍狀或小片狀的東西,用竹、木或象牙製成。賭博或划拳、行酒令時,往往用來計數輸贏。少一根籌碼,表示輸一個單位。
參考資料
一、第二回「明湖湖邊美人絕調」刪減部分
老殘從鵲華橋往南緩緩的向小布政司街走去。一擡頭,見那牆上貼了一張黃紙,有一尺長,七八寸寬的光景。居中寫著「說鼓書」三個大字;旁邊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那紙還未十分乾,心知是方纔貼的,只不知道這是甚麼事情,別處也沒見過這樣招紙。一路走著,一路盤算,只聽得耳邊有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兒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來聽書罷。」又走到街上,聽鋪子裡櫃臺上有人說道:「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告假的,明兒的書,應該我告假了。」一路行來,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裡詫異道:「白妞是何許人?說的是何等樣書?為甚一紙招貼,便舉國若狂如此?」信步走來,不知不覺已到高陞店口。進得店去,茶房便來回道:「客人,用甚麼夜膳?」
老殘一一說過,就順便問道:「你們此地說鼓書是個甚麼頑意兒,何以驚動這麼許多的人?」茶房說:「客人,你不知道。這說鼓書本是山東鄉下的土調,用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大鼓,演說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甚稀奇。自從王家出了這個白妞、黑妞姊妹兩個,這白妞名字叫做王小玉,此人是天生的怪物!他十二三歲時就學會了這說書的本事。他卻嫌這鄉下的調兒沒甚麼出奇,他就常到戲園裡看戲,所有甚麼西皮、二簧、梆子腔等調,一聽就會;甚麼余三勝、程長庚、張二奎等人的調子,他一聽也就會唱。仗著他的喉嚨,要多高有多高;他的中氣,要多長有多長。他又把那南方的甚麼崑腔、小曲,種種的腔調,他都拿來裝在這大鼓書的調兒裡面。不過二三年工夫,創出這個調兒,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他唱書,無不神魂顛倒。現在已有招紙,明兒就唱。你不信,去聽一聽就知道了。只是要聽還要早去,他雖是一點鐘開唱,若到十點鐘去,便沒有座位了。」
老殘聽了,也不甚相信。次日六點鐘起,先到南門內看了舜井。又出南門,到歷山腳下,看看相傳大舜昔日耕田的地方。及至回店,已有九點鐘的光景,趕忙吃了飯,走到明湖居,纔不過十點鐘時候。那明湖居本是個大戲園子,戲臺前有一百多張桌子。那知進了園門,園子裡面已經坐得滿滿的了,只有中間七八張桌子還無人坐,桌子卻都貼著「撫院定」「學院定」等類紅紙條兒。
老殘看了半天,無處落腳,只好袖子裡拏了二百錢,送了看坐兒的,纔弄了一張短板凳,在人縫裡坐下。看那戲臺上,只擺了一張半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鼓上放了兩個鐵片兒,心裡知道這就是所謂「梨花簡」了,旁邊放了一個三絃子,半桌後面放了兩張椅子,並無一個人在臺上。偌大的個戲臺,空空洞洞,別無他物,看了不覺有些好笑。園子裡面,頂著籃子賣燒餅油條的有一二十個,都是為那不吃飯來的人買了充飢的。
到了十一點鐘,只見門口轎子漸漸擁擠,許多官員都著了便衣,帶著家人,陸續進來。不到十二點鐘,前面幾張空桌俱已滿了,不斷還有人來,看坐兒的也只是搬張短凳,在夾縫中安插。這一群人來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兒的,有作揖的,大半打千兒的多。高談闊論,說笑自如。這十幾張桌子外,看來都是做生意的人,又有些像是本地讀書人的樣子,大家都嘁嘁喳喳的在那裡說閒話。因為人太多了,所以說的甚麼話都聽不清楚,也不去管他。
到了十二點半鐘,……(接課文)
二、「博喻」的修辭
「博喻」就是用兩個以上的譬喻來說明或描繪一件事物。本文中博喻的修辭俯拾皆是,如形容黑妞的曲藝「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形容白妞的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裡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形容初聽白妞說書的絕妙感受,「像熨斗熨過」、「像吃了人參果」;形容聲音節節高起,如登傲來峰、扇子崖、南天門,「愈翻愈險,愈險愈奇」等皆是。
其他用博喻寫聲音者,尚有白居易琵琶行的「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形容斷而復起的琵琶聲);歐陽脩秋聲賦的「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形容秋聲);以及蘇軾赤壁賦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形容簫聲)等,透過博喻修辭,使原本抽象的聲音,更易經由這些具體的形容而充分想像。
三、「移覺」的修辭
「移覺」又稱「通感」,是用形象化的語言,借助於作者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等感官的挪移轉換,使所描繪的事物更精細可感,意象更新奇活潑。
本文中移覺的修辭頗多,如「王小玉便啟朱脣,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裡,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聽覺→觸覺);「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聽覺→視覺);「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迴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聽覺→視覺);「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聽覺→視覺)等。
他如朱自清荷塘月色、周夢蝶集句六帖亦有此用法,前者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嬝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嗅覺→聽覺);後者如「昨夜的月色/至少有一瓣是甜的—/一隻小鳥纔偷偷嘗了一眼/便觸電似的暈了過去/從此不再醒來」(視覺→味覺)等,皆可參考。
四、王小玉說的到底是什麼書
王小玉說的究竟是什麼書?京韻大鼓、西河大鼓、木板大鼓嗎?不!乃梨花大鼓是也!
(一)梨花大鼓的起源
老殘筆下的茶房曾介紹:「這鼓書本是山東鄉下的土調。」在北方大鼓中是屬於鐵片大鼓,最原始的唱腔是農歌民謠。唱這種魯北民歌時往往用兩塊破犁鏵片互相敲擊伴奏,後來又將破犁鏵片修飾成兩個半月形的月牙片,命名叫「梨花簡」。由於結合了附近其他戲曲民歌,內容越為豐富,有長篇的「大書」,也有短小精緻的「段兒書」。喜愛犁鏵大鼓的人增多了,口口相傳,「犁鏵」就讀成了「梨花」,而黃銅片的「梨花簡」也看不出原來犁鏵的質地。有些人稱之為「鐵片大鼓」,也只是為了和「木板大鼓」區分而已。
(二)梨花大鼓演出形式
早期梨花大鼓十分簡陋,手裡兩片犁鏵片,敲起短足鼓架上的小鼓,由一個彈絃子的琴師伴奏,就可以在農閒、廟會、慶典裡散播歡樂的歌聲。進入城市以後,設書場於茶寮、戲園子。在演出前張貼廣告單,老殘也正因看到「廿四日明湖居說鼓書」的黃色張貼,才引起聽鼓書的動機。老殘上午十點到了明湖居才知道書場是由大戲園子臨時改成的,舞臺前可以容納一百多張桌子,都已坐滿人,除了撫院、道署、學院訂座的桌子標著紅紙條兒是空的外,早已客滿了。老殘只得拿二百錢向看坐兒的買了條短櫈的「黃牛座」。臺下穿梭著一、二十個頂著籃子賣燒餅油條的小販,吆喊著賣給沒吃午飯的聽眾。到了十一點鐘官員們都陸續進了場。臺上擺了一張半桌,桌上置著短架的鼓,鼓上放著兩片梨花簡,旁邊置一把三絃。到十二點半的時候,伴奏的琴師上了場,先取過絃子,調音高,然後演奏
由這些腔調變化,可以對照老殘對王小玉演唱的描述:起初「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這必然是緩慢的「二行板」。「唱了十數句之後」是唱「平板」。「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這必然是「大花腔」了。花腔後的快「平句」老殘形容成節節高起迴環轉折的群山。而由高至低「陡然一落」、「千迴百折」、「周匝數遍」的形容,正是速度由慢加快,再由快變慢,最後由慢漸快的「大卸板」。「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不正是「煞板」前的休止?那麼從地底揚起的那些東洋煙火就是「煞尾腔」了。
演出的時間從十二點半到五點為止,共演出了四個半鐘頭,若扣去中場休息半個鐘頭,也足足有四個小時。這期間絃師共彈了三、四個小曲,一個大曲,黑妞唱曲兩首,白妞唱了一首。若就鼓詞而言,實可算長篇鉅曲了,四個小時的演唱,就必須有耐久的嗓子,有過人的體力和經過智慧處理過的各種轉腔技巧,才能使聽者久坐不疲,感人於無形。若不是動人至深,又如何換得「三月不知肉味」的美譽?
(三)梨花大鼓書內容
根據已知梨花大鼓之曲目統計,一共有一百廿多首,其中以三國故事的為最多,長沙對刀、單刀赴會、古城會、草船借箭、攩曹、放曹等將近四十首;取材自紅樓夢的有寶玉探病、黛玉悲秋、黛玉焚稿、賈母探病等;取材自西廂記的有拷紅、西廂、拆西廂;取材自白蛇傳的有借傘、斷橋、合鉢、祭塔;取材自西遊記的有唐三藏取經、大鬧天宮。其他像繞口令、小禿鬧房、黑驢段、黑牛段、王二姐思夫、小倆口爭燈等都是來自民間的俚曲。除此以外將「皮黃腔」、「奉調」硬搬活吞的曲目,諸如改良自強傳、勸夫改良、大賢人勸丈夫等,則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比對曲詞,令人十分驚訝,梨花大鼓在雅俗之間竟然有那麼大的差異。雅詞方面:長坂坡的曲詞,幾乎全襲子弟書糜氏托孤的刻本;而十三段露淚緣和文盛書房梓行的子弟書露淚緣相同。而鴻雁捎書的一大段曲詞和劉寶全所唱三春景頭段丑末寅初的曲詞完全相同。可見梨花大鼓藝人們是取城市中流行的鼓詞,加以方言化而成的。而俗詞方面:像白妞姑娘所唱的黑驢段:「說黑驢兒,道黑驢兒,黑驢兒黑得有個意思。」一聽就知是民間俚曲。類似黑驢段的黑牛段:「來個黑小放黑牛,黑短衫,黑扁頭,出了莊頭。」也都充滿了泥土味,這類作品反而留下得不多,也許是太俗被人忽略了,容易流失。
(四)梨花大鼓的樂器
早期演唱梨花大鼓只用一人彈三絃,後來為了豐富音樂旋律,加了一把四胡。打擊樂器是犁鏵片和小鼓。犁鏵片本是黑鐵做成的,聲音雖響,卻很笨重,不適合長時間表演,於是改用輕而聲脆的黃銅月芽片,不但趁手,而且美觀。小鼓是用牛皮蒙的,兩面皆可使用,最初在鄉間演唱時是架在短腿鼓架上,適應麥場演出。後來至各街頭廟口表演時,置在地上不方便,便改使用立枝竹桿交叉成的長腿鼓架。至到進入茶寮、書場才又改為短腳鼓架,好置在桌上演唱。小鼓和鐵片通常是在前奏、間奏和煞尾腔後面使用,鐵片打節拍,小鼓則是加花裝飾,鼓套子每個藝人都不同,只要合於旋律,可以自由發揮或省略。
(五)黑驢段唱詞
開頭前先唱的歌詞:
二八學生正青春兒,
打七歲進了南學門兒。
他上學先念的百家姓兒,
然後念的本是千字文兒。
上論、下論、上孟、下孟……,五經四書全都念會,
老師傅出題學生作文兒。
到五月端陽把學放,
眾位學生到那十字街前來散心兒。
眾學生十字大街方站住,
從正東……嘚,……嘚,
來了一匹小黑驢兒。
黑驢段正文:
說黑驢兒,道黑驢兒,
小黑驢兒它長得有個意思兒。
白尾巴梢兒,花肚皮兒,
雪裡沾的四個小銀蹄兒,
在嘴裡啣著個銅嚼子兒,
稀零花啦銅鎖子兒,
金鞍子兒,銀鐙子兒,
檀香木刻的那個驢軸棍兒,
鞍橋上鋪著個花褥子兒,
正中間坐著個小佳人兒。
—周純一,節錄自國文天地第四期,國文天地雜誌社
相關範文
黃河結冰記 劉鶚
老殘洗完了臉,把行李鋪好,把房門鎖上,也出來步到河堤上看,見那黃河從西南上下來,到此卻正是個灣子,過此便向正東去了,河面不甚寬,兩岸相距不到二里。若以此刻河水而論,也不過百把丈寬的光景,只是面前的冰,插得重重疊疊的,高出水面有七八寸厚。再望上游走了一二百步,只見那上流的冰,還一塊一塊的慢慢價來,到此地被前頭的攔住,走不動就站住了。那後來的冰趕上他,只擠得嗤嗤價響。後冰被這溜水逼得緊了,就竄到前冰上頭去;前冰被壓就漸漸低下去了。看那河身不過百十丈寬,當中大溜約莫不過二三十丈,兩邊俱是平水。這平水之上早已有冰結滿,冰面卻是平的,被吹來的塵土蓋住,卻像沙灘一般。中間的一道大溜,卻仍然奔騰澎湃,有聲有勢,將那走不過去的冰擠得兩邊亂竄。那兩邊平水上的冰被當中亂冰擠破了,往岸上跑,那冰能擠到岸上有五六尺遠。許多碎冰被擠得站起來,像個小插屏似的。看了有點把鐘工夫,這一截子的冰,又擠死不動了。
老殘復行往下游走去,過了原來的地方,再往下走,只見有兩隻船。船上有十來個人都拿著木杵打冰,望前打些時,又望後打。河的對岸也有兩隻船,也是這麼打。看看天色漸漸昏了,打算回店。再看那堤上柳樹,一棵一棵的影子,都已照在地下,一絲一絲的搖動,原來月亮已經放出光亮來了。回到店裡,開了門,喊店小二來點上了燈,吃過晚飯,又到堤上閒步。
這時北風已息,誰知道冷氣逼人,比那有風的時候還厲害些。幸得老殘早已換上申東造所贈的羊皮袍子,故不甚冷,還支撐得住。只見那打冰船還在那裡打。每個船上點了一個小燈籠,遠遠看去,彷彿一面是「正堂」二字,一面是「齊河縣」三字,也就由他去了。擡起頭來看那南面的山,一條雪白,映著月光分外好看。一層一層的山嶺卻不大分辨得出。又有幾片白雲夾在裡面,所以看不出是雲是山。及至定神看去,方纔看出那是雲那是山來。雖然雲也是白的,山也是白的,雲也有亮光,山也有亮光,只因為月在雲上,雲在月下,所以雲的亮光是從背面透過來的。那山卻不然,山上的亮光是由月光照到山上,被那山上的雪反射過來,所以光是兩樣子的。然只就稍近的地方如此,那山往東去,越望越遠,漸漸的天也是白的,山也是白的,雲也是白的,就分辨不出甚麼來了。
老殘對著雪月交輝的景致,想起謝靈運的詩,「明月照積雪,北風勁且哀」兩句,若非經歷北方苦寒景象,那裡知道「北風勁且哀」的個「哀」字下得好呢?這時月光照得滿地灼亮,擡起頭來,天上的星,一個也看不見,只有北邊北斗七星,開陽搖光,像幾個淡白點子一樣,還看得清楚。那北斗正斜倚在紫微垣的西邊上面,杓在上,魁在下。心裡想道:「歲月如流,眼見斗杓又將東指了,人又要添一歲了。一年一年的這樣瞎混下去,如何是個了局呢?」又想到詩經上說的「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現在國家正當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處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廢,將來又是怎樣個了局?國是如此,丈夫何以家為!」想到此地,不覺滴下淚來,也就無心觀玩景致,慢慢回店去了。一面走著,覺得臉上有樣物件附著似的,用手一摸,原來兩邊著了兩條滴滑的冰。初起不懂甚麼緣故,既而想起,自己也就笑了。原來就是方纔流的淚,天寒,立刻就凍住了,地下必定還有幾多冰珠子呢。悶悶的回到店裡,也就睡了。
說明黃河結冰記與明湖居聽書同為老殘遊記中的名篇,皆以描寫功力著稱。只是前者重在寫景,而後者重在摹聲;前者寫老殘獨自一人觀看黃河結冰的感受,後者寫老殘與眾人一起欣賞說書的情景;前者用擬人法寫出黃河上種種結冰的情態,極為生動鮮活,後者用大量的譬喻寫出高超的曲藝,令人印象深刻;前者用工筆描寫雪月交輝的景致,後者用烘托手法帶出黑妞與白妞;前者有老殘的感時憂國情懷,後者則是以說書藝術為主,兩相對照,可見作者不論寫景或寫人,都有高明之處。
賞析
課文賞析
一、分段賞析
本篇旨在描述王小玉說書技巧已臻化境。文分八段:
首段點明時間、地點後,即描述彈三絃者之形貌與琴藝。記敘文所具備之條件「時」、「地」、「人物」,隨「事件」之演進,漸次而出,極為自然。人物(彈三絃者)之描寫,從外形與氣質著筆,俱採其特徵以表之,簡潔而突出。如以風乾福橘皮喻一臉之疙瘩,以示其醜;以氣味沉靜述其性氣,寥寥幾筆,即鉤出其形象與神態。描述彈三絃者之醜陋,旨在襯托黑妞與白妞之美,尤其為白妞而發。以上寫臺上之狀,以下寫臺下之情。彼此相為調節,以免單調。臺下之情,重在聽眾之反應:敘述彈三絃時,初無人留神聆聽,後其聲「入耳動心」,叫好之聲,不絕於耳。情節安排曲折,聽眾心理之描寫貼切。因聽眾心之所嚮者,為白妞,故淡然視之,俟聽其技藝不凡,始報以叫好之聲。作者特寫此一節,乃為下文黑妞與白妞上場配樂時之伏筆。若其藝不精,何可與二妞配樂。但其為配角,故述至彈藝精巧處,即行收筆,不多作描述,以免喧賓奪主。
次段描述黑妞說書之技巧。黑妞為第二主角,對其形貌與說書技巧之描述,分量自不能超越第一主角白妞;但作者故施「遮眼法」,言其藝「以為觀止」,「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令人直覺其藝已登峰造極,無復出其右者,俟白妞一出,超乎其上,山外有山,才能顯出白妞藝臻化境之妙。作者在表面上,描述黑妞說書之技為觀止,但骨幹中,僅作有限度之讚美—以快速之筆法,作表面之概述,不加細描,除「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較為深入之描寫外,其餘不似描述白妞時之細膩。
三段為插敘。由於插問答,問者誤以黑妞為白妞,答者始得機會以說明白妞技藝之高妙,為黑妞望塵莫及。在在為白妞作出場之鋪路。對話之後,寫園中人聲嘈雜,乃為白妞說書時,臺下鴉雀無聲處伏一筆。本段寫臺下之情形,目的在映襯臺上演出之效果。且本文為「說書」,若不提及聽眾,取材不免偏廢。
四段描寫白妞弄簡點捶之妙,顧盼動人之姿。分為三層:第一層介紹白妞之形貌。介紹之項目與彈三絃者及黑妞類似,但次序不同,詳略有異。前者為避免文詞刻板,後者與人物在文中之地位有關,此即所謂安排、剪裁之技巧。第二層,描寫白妞使用梨花簡與鼓捶之妙。寫擊鼓,言「輕輕的點了兩下」,「點」字顯示動作輕巧;輕擊之美姿,全由「點」字流露無遺。第三層描寫白妞顧盼之姿,至為傳神。先將鼓捶輕點兩下,方抬頭向臺下一盼,一股溫柔,從中而發,氣氛極為柔和而富情感。柔和而富有情感之氣氛,悉賴「盼」字以表達。下文特別形容眼睛之美。連用四物為喻:「如秋水」,喻其明澈;「如寒星」,喻其晶亮;「如寶珠」,喻其光彩照人;「如白水銀裡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喻其目黑白分明。下就聽眾立場描述。謂白妞「左右一顧一看,連那坐在遠遠牆角子裡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我了」,此就聽眾心理,描述對白妞之感受,只須王小玉「看見我了」,即無盡「榮幸」。王小玉一盼,滿園鴉雀無聲,較皇帝出巡更為靜悄,寫盡傾慕之心。描寫王小玉顧盼之情,分為三層面:一、「向臺下一盼」,小視也,下描述其目之美。二、「左右一顧一看」,環視也,下述聽眾之感受。三、「就這一眼,……連一根針跌在地下都聽得見響。」總述顧盼之結果。本段專就「視覺」描寫王小玉之美,情節由淡而濃。
五段描寫白妞說書技巧之精妙。藉各種實象之比譬,以描繪頓挫之聲,極為恰切,為本文重點所在。可分為七層:
第一層:「啟朱脣,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始唱時,作者何以述及脣、齒?唱時,自應「啟脣」,豈不多餘?作者目的在說明其脣之紅潤,其齒之皓白,以增加美感,故特寫發唱之器官。
本層次,對聲音本身,未加形容,僅述「聲音初不甚大」,而從聽眾之感受處,反映其聲音之妙,雖不直接形容聲音之美,其美自見。寫美妙之感受,分兩層面:一寫內心之快感。形容五臟六腑伏貼之狀,如熨斗熨過。此借實象以喻感受之意象,不能以實況驗證。二寫「表體」之快感。形容三萬六千個毛孔如喫人參果,無一不暢快。其實,此兩層面之描寫,只有一意:「渾身感到暢快」,如以此述之,豈不平淡無味!本層次以濃筆形容之。
第二層:低音唱十數句後,漸漸越唱越高,忽而拔起尖聲,以鋼絲拋空之響聲喻之。此以快速之筆法狀其聲,與第一層之細描,繁簡有別。
第三層:在極高處,迴環轉折數轉後,又高一層,接連三、四疊,節節高起。聲音至拔尖處,以一般言之,已高至極限,但白妞竟能在此極高處,迴轉數轉後,又高一層,接連三、四疊後,又能節節升高,此種重巒複嶂之勢,誠為絕唱,故作者以實體之峰巒層出喻之—以由傲來峰登泰山之景象喻之,以一山比一山高之形勢,喻節節升高之聲音。
第四層:唱至極高之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迴百折之神韻。此種變換繁雜之聲音,作者以靜態之黃山為「經」,以動態之飛蛇為「緯」,譬之以飛蛇盤旋穿插於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使不可見之聲音,如飛蛇柔舞於讀者眼前。
第五層:愈唱愈低,愈低愈細,漸漸聽不見。本層未用譬喻,以聽眾「屏氣凝神,不敢少動」之反應,表現其感受力。第一、二層描寫聽眾對唱聲之欣賞,或描述感受之情(第一層),或以淡筆讚嘆之,本層則以「動作」表之。作者處處設法變換詞面,使文章活潑。
第六層:約兩、三分鐘,彷彿一絲聲音,自地底下發出,忽又揚起。既出之,驀然復見遼闊之大地,又縱情揚起。本層未述感受,逕喻煙火上天,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譬喻之後,又回筆描述其聲一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並發」。本層安排之手法,有異於前(前者,描述聲音之後,或述感受,或予譬喻,未再描寫聲音):先描述聲音,次譬喻,末復描述聲音。因此處為描述白妞個人唱聲之最後一層,故回歸於聲音之主體上,俾與第一層之「聲音」相應,復與下文彈絃相和。此為描寫聲音之轉捩點,故有此種作法。
第七層:描述唱聲與絃聲相和之情形。先述彈絃者所用之指法,後引入與唱聲相和相合。述及彈絃之情形,乃回應首段所述之人物(彈三絃者)在本文中之關連性。次段黑妞出場時,未唱前即先介紹彈三絃者調絃之狀,本段專寫主角之唱聲,故在唱前或唱中,未予介述,俟描述主角唱聲之末,方轉筆與之綜合而述。此又作法變換之技巧也。
本層描寫聲音,重在和諧,故喻之以好鳥亂鳴於花塢春曉。繼述聽者「耳不勝收」之感受。正在不知聽何聲為是,貪婪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絃俱寂」。在最高潮之際,霎時結束,最能留與聽眾深長之回味。「人絃俱寂」,「寂」字用於此甚佳。人停唱,絃罷彈,唱聲與絃聲俱停,其目的在於表達「寂靜」之意境,如作「人絃俱停」,不獨「停」字用之不妥,且不能直接表達當下所需之意境。以「叫好之聲,轟然雷動」為結束,「轟然雷動」,與「霍然」、「俱寂」,「動」、「靜」相映,叫好之聲更覺響亮,人聲絃聲,更覺寂靜。
六段讚美王小玉說書,「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作者藉第三者讚揚白妞,比作者直接讚揚,易為讀者所接受,更具效果。
七段敘述黑驢段之內容與說書技巧。八段以眾人尚盼白妞再唱一段,而未能如願為結束,以表露眾人對白妞之說書,意猶未盡,以淡筆托出白妞在眾人心目中之地位。
—節錄自曾忠華明湖居聽書課文分析,高級中學國文教師手冊第一冊,國立編譯館
二、從劉鶚的老殘遊記談王小玉的歌唱藝術
音樂是抽象的藝術,文學是具體的藝術,當這兩者都以美為準則的時候,它們就有了難以割斷的親緣關係。音樂是憑著音響來吸引人的,而文學憑借語詞來感化人的,最富生命的音樂常常具備文學內容,最富感染力的文學從來離不開音樂美的滲入。貝多芬的歡樂頌千古,白居易的琵琶行亦千古。劉鶚的明湖居聽書亦達到了這種境地。這是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在中國文學史上,描寫音樂作品並非少見,但寫得讓人們滿意的詩、文卻鳳毛麟角,像白居易的琵琶行、劉鶚的老殘遊記這種用文字來描寫音響,並巧妙的運用比喻的手法描寫音樂實為罕見。用文字描寫音響一般有兩種:一種是以聲喻聲,其特點是用人們熟悉的、類似聲音作比喻,使人們從中聯想到音樂的美。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大絃的嘈嘈和小絃的切切,到底是怎樣的音響?讀者很難想像。而比這於急雨,比之於私語,比之於大小珍珠在玉盤中敲出的音響,就可以使讀者感受到琴絃的美妙、各具特色。另一種是以形喻聲,如嵇康在他的琴賦裡描寫琴聲,「狀若崇山,又象流波,浩兮湯湯,鬱兮峨峨。」琴聲人們是聽得見的,而「崇山」和「流波」卻是看得見。用這種感覺的轉移來引導欣賞者豐富的想像、來取代聽覺,而又不使欣賞者察覺到(感覺轉移),更不使人感到彆扭,反而增強了音樂的形象感。而明湖居聽書裡描寫的白妞的唱腔就是運用這種方法來進行描寫的。
劉鶚對音樂似乎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老殘遊記一書中有三次專描寫音樂場面的(這三次大約占全書的百分之五篇幅):一是白妞說書;二是桃花山璵姑二人演奏琴、瑟合奏;三是璵姑、扈姑、勝姑、黃龍子以嘯(吹口哨)聲相伴。然而這三次中描寫音樂最好的一次要數明湖居白妞說書這一段了,劉鶚關於對白妞說書這一文字描寫可以說是垂範千古,與白居易的琵琶行對映爭輝。使白妞精湛的演唱技藝和生動形象展示在讀者面前。
白妞原名王小玉,生卒不詳,山東大鼓的著名表演藝術家,山東聊城市莘縣人氏,光緒初年在濟南明湖居演出山東大鼓。山東大鼓分北口、南口兩個流派。北口曲調渾厚樸實,原汁原味的民歌色彩保留較多。語言生動,富於幽默,演唱咬字有力。南口曲調剛健明快,唱腔婉轉華麗長於抒情。以女演員居多為特色,多在城市中演唱。從老殘遊記中可以得知,王小玉不滿足原來的「農歌」、「土調」聲腔的現狀,她向戲曲的西皮、二黃、梆子以及崑曲、南方小曲廣泛學習,經過自己的吸收發揮與創造,發展了梨花大鼓。可以說山東大鼓發展到王小玉時代已形成鼎盛時期。自王小玉之後還出現了演唱山東大鼓的四大玉(即謝大玉、李大玉、趙大玉、孫大玉)。但她們都師從謝大玉的父親謝其榮。謝其榮是老殘遊記中所述的白妞、黑妞三絃的伴奏者神手謝老化。自一九二○年前後,山東大鼓逐漸走向衰落。
白妞、黑妞姐妹的演唱沒有豪華的燈光布景和道具來包裝。而是「偌大的個戲臺,空空洞洞」只有幾件簡單道具和樂器:「一張半桌」、「一面板鼓」、「兩個鐵片兒」、「一個三絃子」、「兩張椅子」。這裡的道具簡介,從表面上看是試筆,而其實上是作者借此製造懸念,來渲染白妞高超的歌唱表演藝術,並與前面觀眾踴躍熱烈的場面形成對比。
老殘和全場觀眾從上午十點等到十二點半,好不容易盼到開演,可出場的卻不是白妞,而是彈三絃的樂師神手謝老化。對彈三絃的謝其榮,老殘是這樣描述和讚揚的:「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恍若有幾十根絃幾百個指頭在那裡彈似的。這時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於耳,卻也壓不下那絃子去。」從這裡來看,為白妞姐妹伴奏的樂器演奏者也是個非同尋常的高手,他用樂師演奏精湛的技藝,為以後渲染白妞絕妙的演唱藝術再次設下了伏筆。
樂師表演完樂器後,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女登場,略加準備,「忽羯鼓一聲,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婉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每句七字,每段數十句,或緩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轉腔換調之處,百變不窮。」就連見多識廣的老殘,也「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由此來看,作者在此還是為白妞出場作準備。真乃是「千呼萬喚」。
白妞和黑妞的舞臺風度和演出服裝,這是劉鶚記錄下來的當時寶貴資料。黑妞一出場,就走到椅子前坐下來,直到伴奏的三絃把引子彈得差不多時才站起身來。白妞是半低著頭來的,給人的印象是「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其臺風是:認真、嚴肅、樸素、正派,沒有在臺上東張西望、渾身左右搖擺,更沒有虛情假意地亂笑,在舞臺上胡亂調情。她們倆人沒有穿什麼豪華奢侈的衣裝,粗藍色的布褲褂只是滾了些黑邊而已,看上去十分潔淨。沒有穿洋呢絨,也沒有穿著綾羅綢緞,更沒打算用妍麗的服飾來遮蓋藝術上的某些不足。作者在描寫她們的相貌方面也比較平常,沒有用華麗的詞藻,「相貌不過中人以上之姿」。這裡作者的主要意圖還是為突出烘托白妞的演唱藝術才華。
從以上的敘述,我們可以得知,作者是用了兩條線索來發展的,一條是借助老殘的視覺和聽覺,表現濟南官民對白妞精湛歌唱藝術的崇拜,以及借用樂師和她妹妹的演唱烘托白妞的歌唱藝術高超,另一條是借助老殘主觀感受「心裡詫異」,「不甚相信」,到誤認黑妞為白妞,並發出「以為觀止」的讚嘆,以加強其第一條線索的可信性。由此來看,這兩條線索是相輔相成的,這不僅僅是吊讀者的胃口,其意圖還是為了白妞的出場製造了個濃烈的神祕氣氛,使讀者迫切急需要見到白妞,並想得知白妞的演唱藝術到底如何。白居易描寫琵琶女的出場用了五十六個字,而劉鶚描寫白妞的出場卻用了兩千餘字。
白妞終於出場了。她的演唱藝術到底如何?作者借一位操湖南口音的青年人的深刻體會來解釋其妙處,他聽了白妞歌唱藝術後才深刻體會到:孔子聽韶樂為什麼「三月不知肉味」以及春秋戰國時著名歌唱家韓娥的歌唱「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是什麼意思。
白妞的歌唱,能使欣賞者心曠神怡,並有「餘音繞梁」、「三月不知肉味」魅力。由此來分析,她絕不是僅有一副好嗓子而已,她還必須有極好的唱歌素養和功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聲情並茂以及歌唱藝術的極頂。劉鶚在老殘遊記中沒有直接用墨著紙描寫音樂,而是採用陪襯烘托的手法,用聽覺來反映襯托歌唱的絕妙,這是劉鶚寫作極成功之處。
音樂是抽象的藝術,有人說:「它只可意會難以言傳」,而劉鶚卻做到了這一點,顯示了劉鶚宏厚的文學功底。因此
—節自陳四海從劉鶚的老殘遊記談王小玉的歌唱藝術,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第二十卷第二期
參考目錄
書目
1.老殘遊記 劉鶚 三民書局
2.眉批詳註老殘遊記 呂自揚 河畔出版社
篇目
1.「老殘遊記」中的現實世界 邱昭榕 傳習十四期 一九九六年四月
2.老殘遊記作者劉鐵雲先生軼事 劉大鈞 老殘遊記附錄 三民書局
3.老殘遊記的價值 李辰冬 老殘遊記附錄 三民書局
4.老殘遊記與琵琶行的音樂描寫 陳今 寧德師專學報 二○○七年第二期
5.佳人難再—白妞黑妞遺事輯存 馬幼垣 中國時報
6.從劉鶚的老殘遊記談王小玉的歌唱藝術 陳四海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二十卷二期 二○○一年
7.劉鶚「明湖居聽書」取材運材的方法分析 林義烈 建中學報二期 一九九六年第十二月
8.劉鶚與鐵雲藏龜 王更生 學粹十四卷四期
9.劉鐵雲軼事 劉大杰 老殘遊記附錄 三民書局
10.論「老殘遊記」的敘述觀點 趙孝萱 輔大中研所學刊一期 一九九一年十月
11.關於老殘遊記 劉大紳 老殘遊記附錄 三民書局